陈治衡:看好中国经济的三个理由

  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的数据显示,预计全球增长将下降到2.9%,此数据远低于今年1月预期的4.1%。4月份,全球总体通胀率的中位数同比上升至7.8%,这是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总体通货膨胀率高达9.4%,发达经济体总体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6.9%,这是自1982以来的最高水平。无独有偶,在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仅增长3.1%,低于年初预测的4.0%增长。随着食品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全球通胀率预计将在2022年升至6.7%,是2010-2020年平均水平2.9%的两倍。由此来看,“高通胀”、“低增长”的全球经济状态已经形成预期,滞胀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又一挑战。

  在全球滞胀的外部环境中,大宗商品价格高起、进出口需求转弱、国际资金流向逆转等状况的发生都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挑战,给中国经济达成增长目标带来难度。“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危机”,这是丘吉尔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面对全球滞胀外部环境带来的“危机”,结合中国经济的宏观政策、产业结构,以及经济现状来看,我有理由看好中国经济能够抓住危机中的机遇,在此轮全球经济的大周期中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达成战略转型的目标。

  宏观政策持续推动经济在“逆周期”和“跨周期”中“稳中求进”。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大,更需发挥宏观政策的长期和短期调节作用,实现“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兼顾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实现,维持政策的延续性。

  自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始,“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就一直是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明确了“稳增长”具体落实的举措。同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货币政策就经济“稳中求进”实施“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我国已经连续多年坚持实施稳健的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发挥出总量调节和结构调节的双重功能,以应对外部冲击。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围绕“稳增长”目标发力,加快发行新增专项债等举措都将有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5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更进一步部署6方面33项措施,使用宏观政策组合拳力保今年经济“稳中求进”。由此来看,宏观政策已经为我国经济持续向好部署规划出了坦途大道,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指日可俟。

  产业韧性凸显,产业结构转型正在提速。中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的所有工业门类,是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由此,我国产业发展韧性十足。今年,我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新基建更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根据数据显示,1—5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7%;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410.0亿元,同比增长1.0%。随着投资规模的增加,生产供给也在逐步回升。根据单月数据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0.7%,上月为下降2.9%。其中,制造业5月份增长了0.1%,上月为下降4.6%。服务业降幅出现收窄。5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5.1%,降幅比上月收窄1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降幅收窄明显。整体呈现复苏发展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