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我国金融发生“结构性巨变”

  董少鹏

  6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出席“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情况。透过他们的阐释,我国金融发生的一系列结构性变化昭然可见,主要包括:

  一是贷款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显著增强了普惠金融的覆盖面。

  十年间,银行贷款年均增速为13.1%,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5.5%和14.9%,大大高于贷款平均增速。2021年末涉农贷款余额为43万亿元,比2012年末增加25.6万亿元;截至今年4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8.8万亿元,是2012年末的3.35倍。这表明,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金融行业更加注重普惠,通过机制创新、产品和工具创新,大幅度提高了对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

  二是资本市场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显著增强了支持创新驱动的力度。

  十年来,股票市场规模增长238.9%,债券市场规模增长444.3%,两个市场均位居全球第二位。推出新三板、科创板,设立北交所,大大提升了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特别是加大对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的支持力度。目前,实体上市公司利润占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的比重由十年前的23%增长到目前的近50%。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目前接近2200家,市值超过千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由十年前的零发展到现在的46家。

  伴随上市公司结构变化,投资者结构也出现积极变化。

  截至今年5月底,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和外资持有流通股市值占比达到22.8%,比2016年提升了6.9个百分点。在互联互通机制下,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股市、债市的参与正逐步升温。

  三是外资金融机构在华投资发生结构性变化。

  十年来,监管部门推出50多项银行保险开放政策,双向开放的制度措施不断完备,有力促进了外资机构来华投资兴业。2021年在华外资银行资本和资产均较十年前增长超过50%,在华外资保险公司资本十年间增长1.3倍,资产增长6倍。外资券商、基金公司等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开展业务,不仅促进了资金、管理、理念的双向交流,而且促进了外界对中国市场、中国治理的深入了解,有利于共建大市场,凝聚积极的发展力量。

  四是金融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放资源的机制更加健全。

  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公司治理、完善监管和优化考核,城乡之间、大中小金融机构之间的金融资源配置更趋平衡。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征信、专营等长效机制基本建立起来,小微企业的融资覆盖面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