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因素扰动持债节奏 外资增持人民币债券大势

  记者 范子萌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日前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28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6%。据此推算,今年1月,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环比减少0.11万亿元。

  外资持债规模,向来是市场管窥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证券市场热度的一大窗口。开年以来,在积极的基本面和政策面因素相互促进之下,外资缘何减持人民币债券?

  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当月外资净买入人民币债券节奏中断,主要受早春因素、可交易日有所减少扰动。而放眼2023年,业内认为,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资产大势明晰——随着经济基本面修复预期改善带动市场情绪回暖,以及中美利差倒挂程度有所缓和,更多境外资金有望配置中国的金融资产,包括债券。

  “外资回流”书写开年行情

  自去年以来,跨境资金流动频受市场关注。

  2022年,主要经济体大手笔加息、地缘政治冲突不断等多重因素交织,人民币资产整体承压。去年3月至5月,外资单月减持人民币债券规模均超千亿元。

  不过,这一势头在去年12月得到了扭转。外汇局数据显示,去年12月,境外投资者分别净增持境内债券和股票73亿美元和84亿美元。其中,外资结束了此前连续10个月对于人民币债券的减持,转为一定规模的增持。

  外资持债缘何“由减转增”?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去年12月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国内经济修复预期好转,人民币债券资产重获吸引力。而且,由于12月国内债券市场正值调整期,外资配置的主要方向集中于短端,长端增持幅度相对有限。

  内外部因素共振,带动市场情绪回暖,人民币资产重获青睐。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日前称,去年四季度以来,向外看,美联储紧缩预期缓解、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下行,美股反弹,全球风险偏好随之提升;向内看,防疫政策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调整、国内经济复苏前景改善,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外资重新回流、人民币汇率企稳。

  在此背景下,去年四季度,我国短期资本净流出482亿美元,净流出额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41%和61%,2022年短期资本净流出同比增幅由前三季度的42%降至4%。

  早春因素扰动持债节奏

  回顾1月份,人民币强势不减,市场情绪依然充斥暖意,外资持债规模为何减少?

  对此,招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谢亚轩表示:“很关键的一点在于春节因素、工作日时间减少,外资买债规模环比回落很正常。”仲量联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也认为,2023年的早春因素,导致可交易日有所减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民币债券的相对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