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全力拼“创新” 激励政策“能给尽给”(2)

  机制之变

  激活创新创造“一池水”

  “之前我有幸在青年科技英才培训班聆听了‘能源革命和低碳转型’专题讲座,对减排降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没想到在总院首批放出的榜单中看到了相关课题,让科研人员自主选择,这是改革带给年轻人的机会。”回忆当时主动参加竞聘时的场景,项目长杨风允仍有一丝激动。

  这样的机会来自于中海油研究总院推行的以项目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揭榜挂帅”机制改革。任人唯贤、能者挂帅,团队组建、资金使用等多方面的放权松绑成为激发科研活力最直接的动力源泉。

  从2020年9月试点到2022年1月全面推行,这一新机制成为推动海洋能源开发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保障机制,一批创新创效成果竞相涌现——“深海一号”“海基一号”成功投产,深水水下生产系统突破国外垄断,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形成原始创新,海上稠油实现规模化经济开发。

  科技创新生态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重在提高活力和效率。

  推行军令状、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启动“科改示范行动”,加快培育一批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样板和创新尖兵……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创新激励政策“能给尽给、应给尽给”,各类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激发。

  中国建筑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领域开展“揭榜挂帅”,在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技术攻关上应用“赛马机制”,形成“空中造楼机”“智能造塔机”等一批智能化建造技术。

  南方电网出台20项引才奖励性、保障性、发展性政策,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实行编制和薪酬单列,支持实施“一人一策”“一人一薪”。

  “干得好不好、指标说了算”。中国石化在全部8家直属研究院启动“科改示范行动”,全面推行全员绩效管理,开展差异化契约化考核,量化细化各项考核指标,设置待上岗“人才池”。

  改革促进创新,创新成果检验改革成效。

  数据显示,与2019年相比,2021年209户“科改示范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了6.5个百分点,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增长了69.5%,2022年“科改示范企业”扩围至440户。

  提升动能破除成果转化“中梗阻”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关键一环还在于科技成果真正落地转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行业领域关键卡点,国资委实施央企攻坚工程,集中攻克了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目前,工程一期圆满收官,252项攻关成果已实现产业化应用,工程二期接续启动,进一步聚焦重点行业关键卡点,部署了超500项攻关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