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蛮张天一:今年营业额恢复至疫情前的150%(3)

  再加上企业发展中还有可能遇到类似新冠疫情之类的“黑天鹅”事件,这八年创业对于张天一而言犹如走过一场长征,其中有挑战也有煎熬,同时也倒逼着企业培养出许多能力,而张天一也明显褪去了一些冲动与张扬,多了一份内在的松弛与冷静。

  

  关注商业的本质:好吃不贵

  2021年,消费行业曾掀起过一波投资热潮,尤其是粉面赛道。如马记永、陈香贵、和府捞面等连锁品牌都陆续抱得资本归,且融资金额纪录不断被刷新。资本助推下,不少品牌在线下密集开店,有公开报道,和府捞面2021年新增门店数量较2020年翻番,全国范围内平均每两天新开一家店。

  而就在各品牌线下攻城略地之时,霸蛮也于2021年内连获两轮融资,其中2021年6月的C轮融资金额更是在亿元级别。但与其他品牌不同的是,张天一把更多的目光转向了整个行业的上游,他回到老家湖南常德,通过与合作社合作,专门收农民种植的早稻,加工成粉,作为霸蛮米粉的原材料,公司同时还自建米粉智能生产基地。

  据张天一介绍,湖南本是粮食大省,农民本可以一年种两季稻,但因为早稻米不好吃卖不上价格,所以很多农民都只种一季。而霸蛮通过与合作社合作收的早稻加工成粉后,一吨粉可以卖到六七千元,比大米的价格提高一倍,“这样既能使霸蛮米粉的品质可溯源,还在当地形成了农业循环经济”。

  自建米粉智能生产基地于2022年正式投产,“满负荷下一年的产量是5万吨”,且整个基地的生产线也高度实现自动化,“过去一条传统的生产线可能需要20~30人,实现设备自动化后,可能只需要3~5个人”,据张天一表示,目前霸蛮每年大概有20%~30%的米粉来自自建工厂,张天一有意选择多条供应链,因为“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供应链有助于抵御外部风险,同时也可以让自建工厂自主形成外部竞争意识,不在品质上“掉链子”,“未来更期望它可以慢慢独立,能够为外部企业供货”。

  通过自建5000亩专用稻基地和智能工厂,霸蛮米粉实现了从一粒谷到一碗粉的数字化实践。在那个品牌扎堆融资,竞速快跑的时期,霸蛮却选择了做更重,且短期内不容易看到回报的事情,在张天一看来,这也是源于过去三年最大的思考,“把视野缩窄,做100米深的事情,而不是100米宽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样,公司才有核心竞争力,才有壁垒。”

  而霸蛮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产品。张天一认为,在外部环境越发严峻时,人也会更倾向于思考问题的本质,“餐饮企业说一千道一万就是‘好吃不贵’”。且疫情之后,餐饮长期消费趋势或许并不容乐观,消费者会对食品的口味越来越苛刻,“可能原来做到85分就够,但现在需要做到95分,在市场上才会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