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北网 日期:2012-10-23
“今年,我家有好几件喜事,一是从沙窝子里搬出来,住进了新楼房;二是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液化气;三是我和儿子都在库伦镇区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每个月能挣6000多块。这些事儿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库伦旗库伦镇敖伦嘎查青格勒图喜悦地说。
敖伦是个贫困嘎查,年人均纯收人不足1500元。库伦旗委、政府从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出发,将嘎查34户、129口人全部搬迁到了库伦镇区,并帮他们解决了住房、就业等难题,人均纯收人提高到了4000元以上。
这是库伦旗实施扶贫开发工程改善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库伦旗通过“生存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发展型扶贫”等模式,已使3.1万贫困农牧民陆续摘掉穷帽、拔除穷根,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富裕生活,人均纯收人由过去不足2000元增加到了现在的6710元。
整村推进,形成“拳头效应”
“只有发挥贫困地区的区域资源优势,进行开发性建设,才能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民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才能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库伦旗扶贫办主任忠乃说。
与过去扶贫资金“撒胡椒面”不同,库伦旗积极实施以贫困村为单元,瞄准贫困对象、落实帮扶措施、集中有限资金、扶持贫困村整体脱贫的整村推进工程,让昔日的贫困农民开始走上自立自强的脱贫之路。
整村推进使原本分散的资金形成了“拳头效应”,办成了许多以往想办没钱办的大事。自2005年确定开展整村推进直接扶贫到户项目以来,先后投人财政扶贫资金2020万元,在以北部沙区和南部山区为主的扶贫攻坚重点区域实施完成39个嘎查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通过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昔日的贫困村旧貌换新颜,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据统计,该旗为39个整村推进村购进基础母牛1558头、绒山羊6266只,建设棚舍7.5万平方米,建设日光温室503座,新建水浇地10800亩,打井7眼,建设塘坝5座,加固水库2座,极大程度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产业扶贫,实现“造血共赢”
“贫困地区要发展,主要靠产业发展,靠开发式扶贫,变‘输血’为‘造血’。”在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当地干部群众这样说。
几年来,库伦旗委、政府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增收难、增收渠道少、增收不稳定的实际,一致认为:没有产业支撑的扶贫开发是空中楼阁,不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化,农民增收目的就不可能实现。
有鉴于此,库伦旗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扶贫开发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引导扶持贫困农民调整产业结构。该旗先后投人产业化扶贫资金1646万元,全力培育畜牧养殖和设施农业产业,重点扶持养牛、蔬菜、食用菌栽培产业的发展,一大部分贫困群众通过重点扶持项目实现了脱贫致富。以饲养基础母牛、高产奶牛为主的额勒顺、茫汗畜牧养殖业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以食用菌栽培为主的白音花、扣河子食用菌产业已经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按照龙头带基地、基地促发展的模式,该旗先后扶持蕴绿、清谷新禾、兴农禽业等销售额百万元以上龙头企业15家,8个食用菌、蔬菜产品取得了农业部食品质量安全认定和无公害产品标志使用权,产品远销辽宁、河北、广东等10多个省区,有力地推动了全旗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具有库伦旗特色的产业扶贫格局正在形成。
社会帮扶,激发“聚合能量”
“有了膜下滴灌,每亩至少能增产800斤!”六家子镇小南京洼村党支部书记杨景祥告诉记者。原来,在干部下基层活动中,水务部门根据小南京洼村的实际,确定了“提引水库水搞膜下滴灌种植”的节水高效农业发展之路,协调资金700多万元,全村5000亩“望天田”在今春一举变成了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
这只是库伦旗进行社会帮扶的一个缩影。该旗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帮扶的主体扶贫形式,在统一部署下,各级帮扶单位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帮扶活动。
该旗选派236名机关干部下基层,围绕农田基本建设、高效设施农业、劳务输出等系统工程,为包联嘎查村找路子、上项目、兴产业,加快推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负责包联帮扶2360个贫困户脱贫。截至目前,该旗下基层党员干部已累计开展人户调研、集中座谈1000多次,累计为186个嘎查村争取扶贫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畜牧业养殖、节水灌溉、设施农业、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2亿多元,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实惠。
同时,库伦旗下基层干部还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采取专题报告会、巡回宣讲等形式解读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相关法规以及旗里的发展战略部署,通过推进理论政策大众化统一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促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并带动村干部主动听民声、查民情,着力化解因土地边界不清、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牧区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通讯员仇玉敏)
相关新闻:
库伦旗城镇建设让生活更美好
“以前的库伦,是名副其实的山城、沟城,沿山沟两侧建城,一度路不象路、房不象房,一到下雨天、下雪天,马路就变成了‘沼泽地’、‘溜冰场’,走路都担心吊胆的。现在六车道的柏油路既平坦又宽敞,到处有清新的绿色和休闲、娱乐广场,生活环境像花园……”唠起这些年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变化,住在库伦旗山水人家社区的刘大妈喜上眉梢。
过去,受远离大中城市、不通铁路和高等级公路等原因的影响,库伦旗城镇建设和发展缺少依托,加之财政自给能力严重不足,配套基础设施薄弱,导致城镇建设起点低、起步晚、发展慢。如何加快城镇建设?库伦旗委、旗政府经过认真审视,确定了以改善民生、提高广大群众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建设城镇的主基调,从群众最关心的出行、住房、休闲人手,加快建设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自2007年以来,全旗累计实施了102项城镇建设工程,投人资金17亿元。”采访中,库伦旗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一位负责人介绍。围绕“一城两区”建设总体思路,库伦旗近年来充分利用城区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突出历史文脉与山水特色,建设绿色生态山城、打造文化旅游名镇。
为切实解决5万多镇区群众居住差、休闲难、出行怕问题,库伦旗启动了以棚户区改造、供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及街路硬化等为主的民生工程,相继硬化改造街路、居民巷道53条,铺装面积75.3万平方米,安装各类路灯、景观灯4000余盏,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4.47万平方米,实施棚户区改造建设小区住宅楼80余万平方米,改造供热面积60余万平方米,使城市日供水能力提升到6000吨,同时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厂,建立了物业管理、社区服务机构和覆盖15平方公里城区的保洁队伍,实施了总长1060米的库伦印象景观大道、总长2100米的中心河景观带、占地5.6万平方米的生态公园、占地3.9万平方米的新库伦广场、占地175万平方米的哈达泰植物园等十余处绿色娱乐休闲场所建设,累计向城区移植绿化香化树木6万多株,使城区人均绿地面积增加到11.5平方米,形成了“一城两区”比翼飞,“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怡人景观。
在努力提升广大居民幸福指数的同时,库伦旗大力加强城镇的文化功能建设,把体现安代文化、荞麦饮食文化、蒙藏佛教文化以及本土民族风情特色的文化元素融人城市建设中。以创建历史文化名镇为契机,启动了库伦古镇保护规划,投资1亿多元对占地11万平方米的“三大寺”30多座建筑进行了抢险修复,使“三大寺”重现雄浑古朴、香烟缭绕的昔日神韵,在2010年成为AAAA级旅游景区。以“三大寺”为基点向四周辐射延伸,库伦旗还实施了安代广场改造、民族风情街立面改造和阿利坦商贸中心建设,建设了安代雕塑、安代文化墙、安代博物馆、荞麦花开浮雕柱等具有地标作用的建筑雕塑,让整个城镇依山傍水、古色古香的景观魅力彰显。库伦旗把城镇建设与文化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增强了城镇化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今年前8个月,全旗就接待区内外游客1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人增幅超过30%。
“好的规划就是最大节约,在这种理念引领下,我们在近年来的城镇建设中坚持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从而保证了规划实施和建设行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库伦旗政府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进一步增强城镇在吸纳人口、促进就业、提升经济发展实力等方面的功能,该旗还相继在城区南侧和东侧建设了总占地32平方公里的3个工业园区,积极承接东北和沿海发达城市的产业转移与项目资金,以工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助推富民强旗进程和城镇化发展。目前全旗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已由6年前的64户增加到166户,仅兴源工业园区19户企业就吸纳就业2000人。积极的城镇化建设带动了工业经济发展,又反哺了城镇化发展,今年全旗又有23个招商引资项目、107亿元资金签约人驻。(通讯员李海江)
沙漠种水稻成为农民致富新路子
“沙漠里竟然能种出水稻,让人称奇。”走进库伦旗北部沙区的茫汗苏木和额勒顺镇,一个个沙下衬膜种水稻实现治沙与致富双赢的鲜活实例让记者大开眼界、耳目一新。
占地267万亩的库伦旗额勒顺镇与茫汗苏木,坐落在“八百里瀚海”塔敏查干沙漠中。肆虐的风沙、干旱的自然环境一度是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顽疾。然而,也就是这昔日少有生机、人见人厌的沙坨子,如今却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平台。
“沙地干旱、渗水也快,本来没条件种水稻,是旗里引进的衬膜种稻技术让沙地变成了宝……”茫汗苏木毛敦塔拉嘎查搞衬膜种稻已经十几个年头的农民额尔敦毕力格解释说。所谓衬膜水稻,就是平整沙丘后在地面挖50厘米左右深、1亩或几亩大的坑,在坑底及四壁衬垫塑料膜防止水、肥渗漏,然后回填沙土修成略高于地面的畦田,在田旁打井,运用农家配方肥、节水灌溉等综合措施确保水稻稳产高产。这样原本光秃秃的沙丘和沙地就变成了大大小小的水田,不仅为当地农民增加了粮食和收人,还有效抑制了风沙、改善了沙区生态。额尔敦毕力格家在门前沙地上开辟的8亩衬膜水稻田,每年都打粮5000公斤以上、收人2万多元。
“沙地没有任何污染,而且光热资源充足,这就是我们打造绿色有机水稻的品牌优势。让沙地上产的大米卖到几十块钱一斤,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库伦旗政府一位负责人介绍。为充分调动沙区群众发展衬膜水稻的积极性,库伦旗委、旗政府整合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等项目资金,无偿为生产户打配塑管井、提供衬膜用塑料,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为生产户提供贷款支持,还成立了沙漠衬膜水稻专项推进领导小组,组织旗农业技术人员经常深人到衬膜水稻项目嘎查村、项目户提供技术服务。目前,该旗北部沙区正向2万人口人均1亩衬膜水稻的目标迈进。
“过去在沙地上种玉米,辛辛苦苦干一年最好年景一亩地也就挣500多元钱。自从种上水稻,一亩地收人2000元是平常事。”额勒顺镇敖伦嘎查农民那顺乌日塔告诉记者。因为他们种出大米质量好无污染,而且口感极佳,所以每年不等加工出来就有人早早定购了。 (李海江)
多措并举助推大学生就业
今年,库伦旗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写人政府承诺办理10件实事中,积极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创造机会、搭建平台。截至目前,已使300多名大学生成功就业捧上了“金饭碗”。
让大学生到农村广阔天地充分施展才能锻炼和发展自己。该旗把促进大学生就业与科技支农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考试选拔的方式,为186个嘎查村分别配备1名大学生科技服务员,此举既有效支援了农业农村发展,又缓解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社会问题。
面向毕业未就业大学生招录事业单位紧缺人才。该旗在总结前两次从大学生中招录88名事业单位紧缺人才的成功经验基础上,8月份又采取考试择优录用的方式,面向全体大学毕业生公开考录了44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考录中,该旗组织人事部门还为家庭贫困的报考大学生免去了报考费。
扶持一部分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该旗通过开展免费创业培训、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等措施积极扶持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今年就发放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创业小额担保贷款3000万元。与此同时,该旗还采取安排医学类大学毕业生进人见习基地见习、加强与旗内外企业协调沟通促成用工供求匹配等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
网友 | 评论 | 评论时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