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网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主页

科右前旗让文化软实力变成惠民工程硬支撑

来源:西北网   日期:2012-12-01  


  “我从小就喜欢唱唱跳跳的,可当时没有场地去唱歌跳舞。现在嘎查建了文化广场,我们自己搞起了秧歌队。有了秧歌队,我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了,幸福感也就提升了!”时下已是初冬季节,气候渐冷,但是科右前旗额尔格图镇兴牧嘎查的农牧民,每天晚上都聚集到嘎查文化广场,敲锣打鼓扭起秧歌,场面好不热闹。今年52岁的农民汪秀芹一边扭秧歌,一边表达心中的喜悦。

  近年来,前旗把加快文化事业发展作为加快科学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以培育发展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品牌为基础,建立旗、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娱乐活动,让农牧民群众真正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文化阵地建设如火如荼。前旗巴拉格歹乡复建红色党支部旧址;满族屯满族乡兴建满族屯博物馆;乌兰毛都苏木建了札萨克图民俗馆……近期以来,前旗蓬勃发展的文化阵地建设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多年来,前旗高度重视文化场馆建设,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全旗文化阵地建设,提高该旗文化阵地社会服务功能。尤其是今年全盟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前旗召开,给该旗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借此机会,前旗政府拿出1860万元,对前旗博物馆和科尔沁剧场进行二期改造。改造后的前旗博物馆以简朴大方的建筑造型、高品位的陈列物品,成了该旗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展示中心。同时,前旗积极争取预算内项目和扩大内需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22个,总投资达572万元。“草原书屋”项目223个,合计人民币669万元。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服务点11个,总价值55万元。如今,前旗旗、乡、村三级文化阵地网络格局已经形成。

  地方文化品牌层出不穷。前旗乌兰毛都草原是科尔沁草原,至今仍以畜牧业生产为主,是保留着科尔沁文化的纯牧区。在文化品牌建设上,前旗重点打造以乌兰毛都丘陵草原为中心的核心品牌,大力发展草原文化、满蒙文化、红色文化、农牧业休闲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该旗结合草原那达慕,举办科尔沁草原文化节;结合满族屯满族乡的满蒙文化,举办满蒙文化节;结合巴拉格歹乡、索伦镇等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举办红色文化节。其中,前旗牧区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除了摔跤、赛马、射箭等传统的赛项之外,还增加了物资交流、科技展览、歌舞比赛、服装展示、产品评比、篝火晚会、艺术品展示、先进表彰等丰富的内容,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前旗深厚的文化内涵,层出不穷的文化品牌,吸引着众多的人到前旗来进行草原观光、休闲垂钓、野果采摘等活动。目前,前旗已有前旗博物馆、满族屯博物馆、巴拉格歹红色党支部、乌兰毛都札萨克图民俗馆、乌兰河蒙古大营、察尔森水库、平安村生态观光园、水景公园等文化和景点区域20多处。基于这些文化平台,前旗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历史文物古迹以及饮食文化,大力培育以马头琴演奏、四胡演奏、蒙古长调、蒙古族舞蹈、蒙古族乌力格尔、好来宝为代表的民族音乐、舞蹈、曲艺等表演艺术品牌,并不断丰富其内涵。

  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近年来,前旗将专业团队和群众文化进行有机结合,抓好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节目。该旗按照自治区“百团千场”演出要求,投入100余万元,组建流动舞台演出队和电影放映队,每年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敬老院、进嘎查村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150余场,受益群众达10万多人次。该旗结合重大节日活动,每年举办全旗农牧民文艺汇演、红歌演唱会、“黑羊山”民间文化艺术节、“札萨克图”民歌大赛、乌兰牧骑专场汇演等,在广场、剧院举办优秀歌舞剧目公益汇演50场以上,让百姓在家门口就看上专业文艺节目。

  同时,前旗积极培育基层文化骨干,发现和辅导乡村文艺人才,共培育基层文艺骨干达2000余人。其中,旗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有114人,盟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有26人。前旗通过培育基层文化骨干,让普普通通的百姓也成为文化成果的享用者和创造者。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
       网友                               评论        评论时间
 昵称:
 内容: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此处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