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网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主页

钱学森图书馆 建设背后的故事

来源:西北网   日期:2011-12-09  


      位于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内的钱学森图书馆,将在12月11日钱学森百年诞辰当天正式对外开放。记者8日有机会进入正在施工收尾阶段的钱学森图书馆,了解它建设背后的故事。

  从“纪念馆”到“图书馆”

  从远处眺望,新落成的钱学森图书馆造型简洁方正,玄铁色的外墙就像戈壁滩上的风蚀岩,钱老微笑的侧脸在墙上若隐若现。据了解,该图书馆总面积近9300平方米,馆藏各类文献、资料、实物84500余件。而在此常设的钱学森展,共展出15000余件各类文件资料和实物,其中100多件系首次公开亮相。

  据上海交大副校长、钱学森图书馆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吴旦8日在此间介绍,早在2002年,上海交大就考虑建设一座讲述杰出校友钱学森事迹的陈列馆。考虑到对在世者不便建纪念馆,就提出“钱学森图书馆”的方案。2005年正式获准投建。

  在此后5年多时间里,钱学森图书馆的筹建人员追随钱老工作与生活的足迹,在全国各地进行展品征集。共赴18个省份采访钱老生前同事及知名专家140余人,整理录音48万字。还赴美国征集档案文献资料1200余份,复制照片11幅,拍摄相关场景50余张。

  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

  步入钱学森图书馆,一枚高20.9米的中近程导弹实体矗立展厅。据介绍,1966年中国首次“两弹结合”飞行试验使用的就是该型导弹。当时钱学森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在酒泉基地协助聂荣臻主持了“两弹结合”试验,用改进型中近程导弹将原子弹发射到预定区域爆炸,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次在本土实施的“两弹结合”试验,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在馆内,不仅能看到当时周恩来总理亲笔签署的任命钱学森为技术负责人的文件,还可以看到按原场景复原的“两弹结合”试验地下控制室,重现当年导弹发射时的场景。

  拎出“两弹一星”的公文包

  在馆内专题展的第四展厅,一只褐色的旧公文包格外吸引眼球,其表面已斑驳脱落。据介绍,这是钱学森在美国参加一次国际会议时获赠的公文包,伴随他近40年。公文包上镶着的“H.S.T”是钱学森英文名“Hsue-shen Tsien”的缩写。不论上课还是开会,简朴的钱学森总是拎着它,有了破损也还是缝补后坚持使用。这只公文包见证了中国导弹、航天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

  对生活要求朴素,钱老对科学真理的探求却永无止境。1940年,钱学森写就《柱壳轴压屈曲》一文,论文最终定稿仅10页,但演算草稿竟达800多页。在最终存放该论文终稿的信封上,钱学森写上了“Final”,但他随即又添上了两词:“Nothing is Final”。如今这只信封被陈列在钱学森图书馆内,讲述着钱老生前勉励自己的故事,也将勉励来此参观的人们。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
       网友                               评论        评论时间
 昵称:
 内容: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此处换一张